作者吕德文重返贵州故地,探访黄金大道、花溪河等旧日足迹。黄金大道因秋季梧桐叶金黄得名,如今虽未至深秋,但梧桐泛黄与静谧河水相映成趣。花溪河曾是野泳聚集地,现部分水域被改造为市民游泳区,一位老人打捞水草的劳作场景成为风景,呼应卞之琳《断章》的意境。
作者回忆贵州大学求学经历,提到当年因向往少数民族风情报考民族院校,却因贵州民大未在福建招生而进入贵大。尽管未能体验预期中的民族风情,但贵大周边的高原山水缓解了思乡之苦。石板房建筑和喀斯特地貌的植被农作成为替代性文化体验,村寨中的布依族石板房沿河而建,保留独特风格。
对比今昔,黄金大道尽头的水库大坝曾为烧烤胜地,现杂草丛生,与工业硬核景观形成反差。网约车师傅提到村寨生活变迁,如抽水成本上涨导致农作模式改变,部分区域因短视频传播成为网红景点。途中偶遇布依族歌舞队,感受到村民的纯粹善意,与当下功利化人际关系形成对照。
作者重走大学时期常去的李村、镇山村等地,回忆当年与同学游山玩水、通宵打牌的时光。校园附近荒废的磊庄机场和铁路桥承载着青春的无聊与遐想,而如今的贵大学生更少探索自然,校园设施现代化却少了野生趣味。
结尾反思社会迭代:知识不再成为底气,村民依赖旅游业谋生,网约车师傅为生计辗转不同职业。作者感慨当年虽物质匮乏、生活简单,却充满纯粹与自由,与当下焦虑忙碌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