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中华上下五千年 缇萦救父

最近更新: 17小时前时长: 15:05
爱无价爱无敌的个人播客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汉文帝废除肉刑举措

# 缇萦上书救父事件

# 汉朝肉刑残酷性

# 汉朝废除株连罪

# 汉朝法律制度改革

# 汉朝孝道治国理念

# 太常令淳于义清廉

# 淳于意误诊致死案

# 汉景帝减刑板子数

# 汉朝打板子刑罚

背景与事件起因
汉文帝即位后推行“以孝治国”,提倡节俭仁政,为汉朝法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太常令淳于义因清廉正直辞官行医,后因误诊富商之妻致死案被判肉刑。汉朝肉刑残酷性体现在割鼻、砍脚等刑罚,且案件需由长安复审,淳于义因无儿子哀叹命运,其女缇萦上书救父事件由此展开。
缇萦的孝道行动
缇萦突破性别限制,随囚车赴长安,向汉文帝上书陈述肉刑弊端,强调受刑者终身残疾难以悔改,愿为奴婢赎父罪。汉文帝深受触动,认为刑罚目的应为教化而非毁损身体,遂召集大臣商议改革。
法律制度改革
汉文帝废除肉刑举措以打板子替代割鼻、砍脚,判刑标准改为300至500板子,同时废除株连罪。此举虽保留汉朝打板子刑罚,但减少肢体残害,推动汉朝法律制度改革。后汉景帝减刑板子数,进一步降低刑罚致死风险。
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缇萦上书救父事件不仅保全淳于义性命,更促成肉刑废除,体现汉朝孝道治国理念对司法的影响。但打板子仍存在量刑过重问题,反映古代法律在人性化与威慑力间的矛盾。淳于义误诊致死案及后续改革,成为汉朝司法史的重要转折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