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框架协议达成阶段性成果,中国承诺依法审批稀土出口,优先保障美国民用需求,但明确排除军工用途,协议有效期六个月并实施动态管控。美国则取消对C919发动机零件、乙烷等化工品的出口限制,并降低相关产品关税,但仍维持对14纳米以下高端芯片、光刻机及AI芯片的出口管制,继续封杀华为芯片供应链。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需通过合理出口策略维持战略威慑力。若过度限制出口可能促使美国加速发展本土稀土产业,削弱中国长期优势。协议签署后,特朗普计划推动美企访华合作,旨在缓和贸易摩擦以争取中期选举支持,同时美国通过介入刚果金、卢旺达的矿产协议,布局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
在非洲关键矿产竞争中,中国企业凭借深耕多年的完整产业链占据主导,控制刚果金75%-80%的钴铜产业,且全球80%钴精炼产能依赖中国。美国则通过技术垄断和美元结算体系施压,但其短期难以摆脱对中国加工环节的依赖。双方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差距仍是博弈焦点。
此次协议体现中美长期斗争下的战术性缓和,中国需借此时机加速科技创新,推动稀土资源与核心技术自主化,以应对未来竞争。美国通过外交与经济手段分流移民压力,同时在非洲强化资源控制,但全球矿产供应链格局短期内仍难以重构。
136xxxx6108:啥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