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历经多轮谈判后,欧盟于7月10日正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21%关税,叠加原有税率后综合税率达31%,标志着谈判破裂。这一决策源于欧盟对华战略的深层矛盾:既想维持中国市场红利,又试图配合美国对华议程。2021年欧盟冻结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转向与美国重启大西洋贸易协议(TTIP)谈判,试图通过关税战施压中国,换取美欧贸易协定的推进。
欧盟近期动作显示其投机性策略。2024年4月,欧盟向美国提出部分商品零关税提议(如飞机、酒类),但遭特朗普拒绝。此后,欧盟借中美博弈升级之机,以关税战为筹码,试图在5月与美方达成贸易协议。然而,其内部产业竞争力衰退加剧焦虑:中国在汽车制造、绿色能源全产业链、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碾压优势,三一重工等企业以成本和质量冲击欧洲市场,钢铁、半导体等产业也面临中国产能压制。
技术依赖与资源博弈进一步削弱欧盟话语权。欧洲半导体自给率不足15%,先进制程依赖台积电和三星,而中国掌握稀土资源这一战略优势。欧盟在摇摆中试图平衡利益,但短期投机行为难掩长期结构性困境——既无法摆脱对美依赖,又难以应对中国全面崛起的产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