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近期启动五大战区重组架构,将原有26个战区合并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并建立区域竞争淘汰机制。此次调整直接指向其销量目标战略转型——2025年需达成70万辆销量以避免被挤出第一梯队。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Q1理想汽车市占率从14.6%下滑至12.3%,用户满意度(NPS)同步下降,倒逼组织变革。
新战区制赋予区域产品投放权、营销预算分配权及利润考核指标,原销售副总裁韩熙调任中区负责人以强化垂直管理。区域竞争淘汰机制要求连续两次垫底的战区负责人降职,同时设定差异化目标:北方战区需提升增程车型渗透率至75%,南方战区则聚焦纯电车复购率翻倍。内部数据显示,区域间已出现充电资源争夺和自费补贴现象。
用户需求区域分化成为改革动因之一。北方用户因续航焦虑和充电设施不足偏好增程车型,南方用户则因充电便利性选择纯电车。但管理成本失控问题凸显,2023年销售及行政费用同比激增53%,区域管理人员薪酬占比攀升至21%。对比比亚迪的省级直管模式,理想此前三级架构响应速度落后。
战区制面临三大挑战:资源分配矛盾中南北区域对增程与纯电车型预算争夺激烈;内耗风险显现,如西安与郑州战区重复建设试驾中心;纯电车型在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仅12.7%,售后服务利润不足增程车三分之一。理想尝试通过场景驱动转型,如北方推冬季免费换电服务,南方试点夜间充电折扣,部分区域用户复购率提升19%。
供应链韧性和数据中台建设成为关键胜负手。理想计划开发区域作战指挥系统以压缩市场洞察反馈周期,同时需平衡战区采购权与集中供应体系。人才储备压力同样紧迫,需培养20名区域负责人,但当前符合条件者不足半数。摩根士丹利认为,若战区制成功,理想估值或切换为区域化零售模型,但花旗警告分权可能导致毛利率承压。
此次变革被视作理想汽车从产品驱动转向场景驱动的压力测试,其本质是通过战区制验证组织韧性,为智能电动车长期竞争储备能力。然而,若2025年销量目标未达,改革可能反噬用户体验。理想内部坦言,特斯拉的核心优势在于“生物体式组织”,而理想正试图通过战区制成为适应多元市场的商业物种,但路径挑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