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组织架构调整、高管换血、销量承压、成本控制、多品牌战略
核心数据
- 销量表现:;
乐道L60,2025年3月交付4820辆,不足月目标(2万辆)的25%;
蔚来主品牌:2025年一季度交付4.2万辆,仅完成年度目标(44万辆)的9.5%。
主力车型ES6/ET5通过租电模式降价至16.5万-20.5万元,展车优惠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线 - 财务压力:;
2024年净亏损224亿元,累计亏损超千亿。
换电站单站年均亏损47万元,宁德时代28亿元战投暴露资本疑虑 - 组织调整规模:;
2025年4月累计调整9位高管,涉及用户关系、乐道品牌、供应链等部门。
裁员近2700人,占总员工数10%
事件拆解
1. 高管换血:业绩对赌下的责任清算
- ;乐道总裁艾铁成:因销量未达军令状(3月交付2万辆)主动离职,由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接任
- ;用户关系负责人沈泓:原用户运营体系核心人物离职,接任者孙明转向区域销售转化
- 。品牌传播重组:合并蔚来与乐道传播部门,马麟兼任负责人,统一营销策略
2. 组织逻辑蜕变:从“用户至上”到“ROI至上”
- ;CBU机制:李斌推行“基本经营单元”,要求所有支出需自证商业价值,淘汰低效项目(如手机业务并入座舱团队)
- 。供应链垂直管控:李斌亲自核算零部件成本至小数点后四位,推动平台化研发(座椅成本降10%)
3. 乐道战略失败:多品牌协同的陷阱
- 定位冲突:乐道L60定价20.69万-23.59万元,与蔚来ES6租电价格重叠70%,导致内部客群互噬
- 资源内耗:乐道研发需等待蔚来NT2.8平台授权,延误产品迭代
- 渠道合并:偏远地区由蔚来区域总经理兼任乐道销售负责人,展车与交付中心共享
行业启示
1. 新势力的生存法则:从烧钱扩张到经营质量
- 对标特斯拉:李斌将毛利率目标从15%提升至20%,向特斯拉的25%看齐
- 小鹏的启示:王凤英主导供应链改革降本18%,蔚来效仿但缺乏同类操盘手
2. 第二品牌战略的集体困境
- 理想的反例:专注“爆款单品”策略(如L系列),一季度交付8万辆;
- 子品牌通病:定位模糊(如小鹏MONA)、资源分散(蔚来乐道)、内部竞争(价格重叠)
3. 用户运营的边界
- 甜蜜负担:蔚来用户运营成本占营收12%(行业平均5%),过度服务(代开家长会、修电脑)难持续
- 转型代价:老用户投诉售后服务响应下降,直营店转向激进推销
关键结论
短期阵痛不可避免:渠道冲突(蔚来中心与乐道门店)、组织文化撕裂(价值观VS效率)将考验执行力;。乐道若6月前月销未达1.5万辆,现金流危机可能爆发
长期破局依赖技术降本与生态开放:;
自研SkyOS系统及激光雷达芯片可降本40%,换电站专利开放或转型技术输出平台。
与长安、广汽的换电合作是扭亏关键
行业警示录:智能电动车进入淘汰赛,企业需在规模与效率间找到平衡;
“价值观驱动”需让位于“经营单元责任制”,蔚来为全行业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