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黄帝内经·痿论》以黄帝与齐伯的问答展开,系统论述痿症的成因、病机与治疗原则。痿症表现为肢体萎弱无力,其根源与五脏热邪密切相关。肺热导致皮毛虚弱,进而引发痿蔽;心气热引起血脉失调,形成脉痿;肝热致使筋膜失养,发展为筋痿;脾热影响肌肉功能,导致肉痿;肾热则使骨髓枯槁,形成骨痿。
痿症的病因涉及情志、环境与劳倦。如悲哀过度损伤心包络,阳气内动导致血崩;久居湿地诱发湿热,肌肉麻木形成肉痿;长途劳倦遇大热耗伤肾阴,骨枯髓减引发骨痿。此外,房事不节、宗经持纵等亦可导致经气失调,加重痿症发展。
诊断上,需观察体表特征:肺热者面色苍白毛发枯,心热者面赤脉象紊乱,肝热者面色青苍早衰,脾热者肤色黄而肌肉松软,肾热者面黑骨骼迟弱。治疗强调调理阳明经,因其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经以养骨肌。同时需调和冲脉、带脉与督脉,补虚泻实,通调经脉气血,依据时令调整治法,以恢复脏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