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56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主播: 詩情劍氣
最近更新: 19小时前时长: 05:20
黄帝内经·素问 | 詩情劍氣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皮肤分部的经络走向

# 经脉运行的经济规律

# 络脉浮显与沉落的特征

# 病邪侵入脾络的机理

# 阴阳在皮部的分布定位

# 外邪入侵的层次与路径

# 络脉颜色变化的病症判断

# 寒热在络脉中的表现差异

# 病邪由经络传入脏腑过程

# 规律起居的养生原则

皮肤分部的经络走向与经脉运行的经济规律
黄帝提出人体皮部分布与经脉运行存在对应关系,需通过阴阳所在定位疾病始终。岐伯指出,皮部分布以经脉为纲,各经在体表的络脉浮落状态可反映病症。例如阳明经络脉浮显时,结合颜色变化(色变诊断)可判断寒热病症:青黑主寒痛,黄赤主热,五色混杂则寒热交杂。
外邪入侵的层次与路径
病邪入侵始于皮毛,若腠理开泄,邪气先侵入络脉(邪克于脾)。络脉满溢后传入经脉,进而深入脏腑(脏腑传变)。不同经络受邪时症状各异:太阳经受寒则骨痛,受热则骨消;少阳经需慎防邪气内传。
脾在病邪传变中的核心作用
脾主十二经之络脉分部,邪气侵入必先犯脾络。若络脉满而不散,则病邪注于经脉,最终累及肠胃脏腑。因此,观察脾部络脉状态(如毛直色败)是预判大病的关键。
养生与防病原则
遵循阴阳调和、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规律,可使气血顺畅,抵御外邪。强调“心安不惧,行劳不倦”,通过顺应自然规律(阴阳所在)和人体生理节奏(经脉经济),达到“终其天年”的养生目标。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