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032 第五章 第一节 南郭子綦隐几而坐

主播: 娱悦佳音
最近更新: 2025-07-14时长: 09:55
探秘庄子:道家智慧的星辰大海丨道家哲学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南郭子綦隐几坐忘

# 无丧我境界破执

# 天籁自然气韵声

# 地籁孔窍风鸣声

# 人籁竹箫吹奏声

# 道之风自然本性

# 成见破除自我中心

# 三籁本质气统一

南郭子綦通过“隐几而坐”进入“无丧我境界破执”的状态,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超越自我中心的局限。这种状态强调破除主观成见,以开放心灵观照万物,体现道家“忘我”的至高境界。庄子借南郭子綦之口提出“三籁本质气统一”,即天籁、地籁、人籁虽表现不同,但本质同为自然之气作用的结果。
地籁被描述为“地籁孔窍风鸣声”,源于风穿过山林孔窍的振动,如百围巨木的裂缝发出似鼻、口、耳等形状的声响,展现自然孔窍的多样性。人籁则为“人籁竹箫吹奏声”,依赖人工乐器发声。而天籁作为“道之风自然本性”,是万物依其本性自发产生的声响,无需外力干预,体现道的自然法则。
庄子通过“三籁”阐明万物同源、殊途同归的哲学观。他批判人类以自我为尺度的认知局限,主张以“无丧我境界破执”消解主客对立,以“道”的视角观照世界。学者陈静指出,“无”超越形态束缚,不同于“我”的具象存在,唯有在“无”的状态下,才能摆脱社会关系的纠缠,达到自由境界。
文中以金庸笔下张三丰教张无忌“忘招求道”为例,呼应道家“无招胜有招”的思想,强调形式背后的自然本质。最终,庄子借“风吹万不同”隐喻万物虽外显差异,但内在统一于自然本性,呼应“三籁本质气统一”的核心命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