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通过瞿鹊子与长梧子的对话,阐述圣人境界与宇宙合一的哲学思想。圣人怀抱宇宙万物,以精纯浑沌智慧超越世俗差异,将卑贱与尊贵等同,体现万物合一的境界。这种浑沌境界消解是非对立,主张以天然分际调和差异,自由遨游于无穷。
瞿鹊子向长梧子提出孔子对圣人“不涉世俗、心神遨游”的批评,长梧子指出圣人浑沌智慧的表现,即与日月同辉、万物吻合,看似愚钝实则精纯。庄子以此批判儒墨是非争辩的无益性,认为胜负对错无法通过辩论判定,裁判的立场也难以客观,强调齐物论核心观点——消解对立,回归万物一体的自然状态。
通过黎记的故事,庄子揭示生死观的相对性启示:黎记被俘时痛哭,后受宠享乐却悔恨当初悲伤。这隐喻世人立场的局限,强调是非判断的虚幻性。生死、梦醒的界限被模糊,圣人浑沌境界中,一切差异消解于万物合一的哲学思想中。
庄子哲学超越世俗争辩,直指齐物论核心观点,主张破除对立、回归浑沌。圣人与道合一境界,既不避世也不拘泥,而是以万物一体的视角包容差异,最终达到无是非、无生死的自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