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057 第七章 第五节 楚狂接舆

主播: 娱悦佳音
最近更新: 2025-07-14时长: 06:49
探秘庄子:道家智慧的星辰大海丨道家哲学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大道运行规律

# 无用之用价值

# 保全自身智慧

# 圣人成就事业

# 化地为牢困境

# 山木自寇警示

# 人为规则批判

# 活在当下哲学

# 天然之性顺应

楚狂接舆的故事通过讽喻孔子,揭示了道家对“大道运行规律”的推崇。他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若天下有道则“圣人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则需“保全自身智慧”,强调“无用之用价值”高于世俗功利。其歌谣批判儒家“人为规则批判”,认为强行作为如同陷入“化地为牢困境”,提倡以退为进、保全性命。
庄子借“山木自寇警示”与“膏火自煎”等隐喻,阐明有用之物反遭戕害的道理。世人追求“有用之用”,却忽视“无用之用价值”,如树木因材质可用而被伐,隐喻过度作为的弊端。道家主张摒弃功利执着,回归“天然之性顺应”,在乱世中以退守实现生存与超越。
文中对比了儒家与道家对时间的态度:孔子慨叹“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陶渊明则强调把握当下。道家思想并非消极,而是以“活在当下哲学”直面现实,反对沉溺于加工后的记忆或幻想。周国平指出,过度关注过去或未来会扭曲真实,唯有立足此刻,方能避免“化地为牢困境”,实现与道的合一。
最后,庄子以“山木自寇”总结《人间世》主题,重申“无用之用价值”的重要性。通过楚狂接舆的形象,道家倡导在纷乱时局中保持“天然之性顺应”,以无为超越世俗桎梏,达到“大道运行规律”指引下的自然境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