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通过《尧问舜》和《啮缺问王倪》两则对话,阐述道家对是非利害、万物差异及至人境界的核心观点。尧向舜表达征伐小国的不安,舜以“道德光芒胜于日”回应,强调修养德性反战争的思想。他指出十日并出虽象征暴乱,但道德境界能超越武力,反对战争求和平,主张以德服人而非恃强凌弱。
啮缺与王倪的对话围绕万物差异相对性展开。王倪提出“是非利害无绝对标准”,以人、鹿、蜈蚣等生物的不同习性为例,说明观察角度决定认知差异。庄子借其口指出,万物虽呈现对立统一辩证关系,但在道的高度上差异消融,得道智人超越生死与利害,达到至人境界超越利害,不受外物扰动。
最后部分总结得道者的特征:其精神与道合一,不受自然灾害或情绪影响,体现道家“至人无己”的终极理想。文中通过寓言与辩证论述,强调破除认知局限、回归道本体的哲学立场,呼应《道德经》反对战争、主张自然无为的思想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