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晚年漂泊生活始于公元760年江夏之行。他创作《天马歌》以神马自喻,抒发年老力衰的悲凉,却无人可赠,只能孤芳自赏。此时他仍怀抱重返朝廷的期望,但流放贬谪官员境遇普遍绝望,如贾志、李烨等友人皆对仕途失去信心。
为谋生路,李白投奔庐山道观妻子,但因贫病交加,辗转投靠当涂县令李阳兵。其间他尝试加入李光弼部队从军未果,途中病倒,最终认清年老体衰的现实。李阳兵为其安排盐厂差事,但李白病情恶化,肋骨腐烂断裂,仅靠友人接济度日。
李白晚年漂泊生活后期,曾赴宣城投奔旧友纪广琛,却因永王案历史遭冷遇。他追忆往事,写下悼念酿酒人季叟的诗作,并目睹战乱后民生凋敝,写下反映民间疾苦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最终返回当涂,在贫病中离世。
李白最后一首诗作《临路歌》以“大鹏折翼”自喻,悲叹壮志未酬。其去世后墓地荒芜,直至白居易悼李白诗篇《李白墓》传世,方使后人重溯其“惊天动地文”的文学价值。李白社交汉匪形象贯穿始终,虽屡遭挫折,仍以诗酒交友维系漂泊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