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子与宋生偶遇瞎眼和尚,通过烧文辨质的鉴赏法检验文章优劣。和尚指出王平子文章虽模仿名家写作手法但尚可应试,却因科举舞弊命运讽刺,最终于航生通过考官受贿上榜,而真正有才者落选。
宋生透露自己实为游魂,因未遇文章知己滞留人间。阴曹地府文官选拔时,宋生因才华被任命为掌管文运的司文郎,立志整顿文运颠倒现状。王平子受其指点,虽因阴间功过簿记录错失功名,仍坚持研修学问。
多年后王平子偶遇悔过的于航生,揭露古代科举考试制度黑暗本质。宋生留下的智慧蘑菇助其后代成才,暗喻真正文运需德行与学识并重。故事借阴间官职设定,批判科场腐败考官昏庸的现实,展现游魂寻觅文章知己的执着与文人理想。
结尾强调科举制度对文人的精神压迫,通过烧文辨质的奇幻情节,映射考官有眼无珠的昏聩。宋生成为掌管文运的司文郎,象征对公平文运的追求,而王平子淡泊名利的选择,则体现古代文人面对制度困境的无奈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