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蒋介石发动清共行动,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周恩来因领导工人运动被捕,被押送至国民党二十六军第七团团部。审讯时发现团长鲍敬忠是其黄埔军校学生,黄埔军校师生关系成为关键转折点。鲍敬忠调离卫兵,助周恩来伪装脱险,周恩来两次脱险后隐蔽于租界,最终安全撤离。
北伐东路军战功显赫的鲍敬忠,因营救行动未受追责,但后续军旅生涯停滞。抗战后退隐南京,生活清贫。1956年周恩来通过亲笔感谢信确认其贡献,地方政府提供补助。1960年代动荡时期,周恩来亲笔感谢信成为鲍敬忠的保命凭证,助其免于批斗。
南京地方志记载显示,鲍敬忠晚年低调隐忍,未宣扬救周恩来的经历。其孙女在论文中提及此事前,黄埔学员鲍敬忠的事迹长期未被公开讨论。周恩来感谢信原件现存南京市档案馆,复印本随鲍敬忠骨灰下葬,墓碑仅刻姓名,无生平记述。国民党二十六军内部分歧、上海工人武装危机等历史细节,揭示了特殊时期的人性抉择与时代烙印。
133xxxx5607:鲍靖中的信息在百度上能够搜索到。事迹感人。向鲍靖中老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