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在未踏足东北的情况下,通过接触东北军流亡将士和逃难同胞,汲取灵感创作出《松花江上》。这首抗战歌曲松花江上融合河北定县秧歌大悲调与梆子元素,以哀婉旋律描绘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民众背井离乡的苦难。
1936年,地下党员孙志远将东北军杂志《东望》交予张寒晖,其中王以哲东望题词激发创作方向。周恩来西安会议期间指挥东北军代表演唱此曲,令全场军人热泪盈眶。歌曲随后通过学生游行传唱,成为流亡三部曲抗战经典中最具感染力的篇章。
西安事变联共抗日前夕,学生代表李连璧参与的游行队伍中,《松花江上》歌声促使张学良劝返学生并承诺行动。三天后,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兵谏,推动抗日统一战线形成。
抗战时期,歌后辛瑞芳唱片版《松花江上》经爱国华侨陈嘉庚推广传至海外。战后,日本四季剧团反战剧《李香兰》选用此曲,展现其超越国界的艺术价值。张寒晖的创作身份直至1950年才被公开,但其作品早已成为民族抗争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