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发布《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新增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件,培育2家产值超百亿的龙头企业,并建设浦东、闵行、嘉定三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目前上海医疗器械产值已达555.1亿元,占生物医药产业的27.6%,成为该领域重要增长极。
上海化工研究院牵头成立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稳定同位素国产化。其太仓生产基地通过氧十八水提纯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成本降至进口价的四分之一,并延伸开发低氘水生产线。企业依托沪宁协同创新走廊,形成“研发在普陀、制造在周边”的跨区域合作模式,联动苏州、南京等城市突破同位素领域卡脖子技术。
普陀区围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布局,提出打造同位素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加速技术应用场景落地。上化院与长三角城市共建产业集群,推动稳定同位素技术体系自主可控,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