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025精讲课】第43节课94工伤+95劳动争议 00_00_02-00_37_40

主播: 旷视助考
最近更新: 1天前时长: 37:39
一级建造师 |精讲班|法规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工伤保险赔偿流程

# 工伤保险无过错责任原则

# 工伤认定三工原则

# 劳动能力等级鉴定标准

#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

# 劳动仲裁中局性裁决

# 工伤停工留薪期待遇

#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 劳动仲裁时效一年

# 劳动关系认定条件

工伤保险制度与特征
工伤保险是国家为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建立的强制社会保险,投保人仅限用人单位,劳动者无需缴费。其核心特征包括强制参保、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事故责任归属,符合条件即赔付)及以劳动关系为前提。工伤认定需满足“三工原则”(工作时间、场所、原因),并扩展至上下班途中非主责交通事故等情形。若用人单位未参保,工伤保险基金可先行赔付后追偿,确保劳动者权益。
工伤认定与赔偿流程
工伤认定需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及事故伤害证据,经社保行政部门审核。视同工伤情形包括突发疾病48小时内死亡、抢险救灾致伤等。不认定情形涵盖故意犯罪、醉酒或自残。劳动者或近亲属可在事故后一年内申请认定,单位举证责任倒置。劳动能力鉴定按伤残等级确定赔偿标准,单位需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社保承担伤残津贴等待遇。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劳动争议处理遵循“先裁后审”原则,劳动仲裁为前置程序,争议范围限于劳动关系相关纠纷(如工资、工伤赔偿)。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拖欠劳动报酬可延长至离职后一年。中局性裁决适用小额争议(如12个月最低工资内赔偿)及国家劳动标准争议,用人单位不得上诉。劳动仲裁委按行政区划设立,由人社部门、工会及企业代表组成,裁决需单数仲裁员参与,专职或兼职均可。
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
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并行存在,但赔偿项目及标准差异显著(如精神损害仅限民事赔偿)。争议案例中,单位未按时申报工伤或拒付待遇时,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主张权利,举证责任由单位承担。劳动仲裁结果不服可诉至法院,但中局性裁决对用人单位具有终局效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