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网络清理行动中,两位粉丝量级悬殊的网红顾晨峰和张雪峰因不同原因受到封禁处理。顾晨峰因拍摄底层民众养老金购买力视频揭露社会问题,其内容触及敏感议题,复出后转向温和题材但仍难逃全网封号命运。他提出的“苹果-安卓”二元对立话语体系激化阶层差异争议,被批评为制造阶级对立现象,最终成为舆论焦点下的典型处理案例。
张雪峰作为教育领域网红,因打破教育信息差而走红。他通过揭露天坑专业的就业困境,为普通家庭提供高性价比的志愿填报指导,但过度介入导致就业系统平衡扰动,加剧专业竞争失衡。其近期跨界发表涉台海问题的民粹煽动言论,宣称捐款支持武统,引发舆论裹挟风险。官方对其账号的限制被解读为防范民粹裹挟舆论风险和维护系统稳定性的举措。
两人案例凸显自媒体时代转型中的监管逻辑:当网红舆论引导效应超出言论自由边界,尤其涉及阶级对立现象或敏感议题时,极易触发管控机制。无论是揭露社会问题还是挑战教育体系,一旦内容产生系统性扰动或民粹煽动风险,即便在言论自由范畴内,仍可能成为大V封禁处理案例的典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