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一篇在北京东方学会中宣读的论文J

主播: 秦恪
最近更新: 18小时前时长: 13:43
《中国人的精神》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宗教创始人情感本性

# 道德律绝对本质

# 教会组织激发灵感

# 灵感源泉热烈情感

# 道德行为种子服从

# 儒家学说学校组织

# 孔子人性典范

宗教创始人普遍具有异常强烈的情感本性,这种本性促使他们感知到道德律的绝对本质,即正义的灵魂。他们通过想象力将道德律统一为全能的超自然存在(神),并将自身感受到的爱的情感归因于神。宗教的灵感源泉正是这种热烈情感,它点燃了道德行为种子,为人类遵守道德法则提供动力。
宗教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道德行为种子的存在,更依赖于教会组织的功能。教会的真正作用并非直接教导道德,而是通过激发对宗教创始人(如耶稣、穆罕默德)的无限赞美与狂热情感,唤醒信徒内心的灵感或强烈情感,从而推动其遵守道德法则。这种情感纽带成为宗教力量的核心。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的国家宗教,其功能与教会宗教相似,但实现方式不同。学校是儒家学说的“教会”,通过教育而非对孔子的狂热崇拜来激发道德行为种子。孔子虽被尊为文明的人性典范,但因缺乏强烈情感本性的渲染,未被大众神化。儒家学说强调对是非的理性认知与历史范例的学习,通过文化传承而非宗教情感维系道德秩序。
最后,文中对比了孔子与其他宗教创始人的差异:孔子代表理性与文明的结合,其影响力源于智性修养而非情感驱动。这种差异解释了儒家学说为何通过学校而非教会组织实现道德教化的目标。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