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鲍勃·迪伦
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民谣歌手。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他在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高中毕业后到了明尼苏达大学继续学业。大学时期,他对民谣产生了兴趣,开始以鲍勃·迪伦作艺名,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1961年,鲍勃·迪伦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第二年就推出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处女专辑《鲍勃·迪伦》,之后,就开启了他的传奇音乐之路。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真正称作是一个人?
一只白鸽要翱翔多少海洋才能安息在沙滩上?
炮弹要飞行多少次才能永远被禁止?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答案在随风飘荡。
一座山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冲进海洋?
一个民族要生存多久才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扭多少次头还是假装看不见?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答案在随风飘荡。
一个人要抬多少次头才能看清天空?
一个人要长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要死多少人才会知道太多的人已死去?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答案在随风飘荡
故事:
鲍勃·迪伦曾多次获得格莱美奖,还被《时代》杂志选入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名单,他不仅改变了摇滚乐的历史,也影响了无数音乐领域之外的人,比如文学界。民谣是迪伦成名和探索世界的方式,而诗意的歌词则是他作品中最核心的因素。他的歌词完全能够脱离曲调而被当做诗作来阅读。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主流评论开始推崇鲍勃·迪伦文学方面的造诣,有批评家称他为现代美国继卡尔·桑德堡、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后最伟大的诗人;1976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活动中引用迪伦的诗句并称其为“伟大的美国诗人”;1990年,法兰西文学院向迪伦颁发“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1996年,鲍勃·迪伦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自那之后,他又数次被提名,直到2016年,他最终获得了这项荣誉,这是诺贝尔文学奖有史以来第一次颁给音乐人。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认为,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答案在风中飘荡》的时代背景是越战时期的美国。当时二战使得所有参战国都元气大伤,美国也不例外。战后的新生代由于不愿重蹈父兄的覆辙,建立起了新的价值观,对于上一代所喜爱的一切,他们几乎全盘予以否定,甚至开创了全新的摇滚文化。
1957年,越战爆发,美国介入了这场战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派遣子弟兵远渡重洋,前往越南战场。这场战争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因此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反战的热潮。这个时候,民谣开始在全美各地校园流行起来,许多知识青年利用他们所创作的民谣发表抗议的声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才二十出头的鲍勃·迪伦创作了《答案在风中飘荡》。这是他最早的“抗议歌曲”,他希望世人能以和平而理性的态度来解决争端,不要再对世间的不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要再让无辜的人们继续丧生在战火之中。
《答案在风中飘荡》,鲍勃•迪伦写出了人类面对自身生命的无力感和无知感,他把愤怒化为了诗意,所以才有人说,他的歌曲,是“献给耳朵的诗篇”。
bjyxszd: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