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赏析:潞潞《月光照耀着一只铁砧》

所属专辑: 草堂读诗
主播: 听堂
最近更新: 2020-07-31时长: 06:49
草堂读诗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诗人:潞潞


原名杨潞生,198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潞潞受朦胧诗影响写诗,八十年代活跃于中国诗坛。曾创办《北国》诗刊,主编民间诗刊《少数》,其诗选入北京大学《新诗潮诗选》《后朦胧诗选》《朦胧诗25年》等选本。



月光照耀着一只铁砧


月光照耀着一只铁砧

这铅灰色冰冷的平面多么寂寞

一只游弋的天鹅多么寂寞

人们从春天的倦怠中恢复过来

而温度计中的水银多么寂寞

木匠的儿子多么寂寞

痛苦和放纵都失去了依据

我们曾经对这一切深信不疑

短暂的欢乐之后多么寂寞

一些疼痛多么寂寞

词语内部的灵魂多么寂寞

最后让我写下耶稣的名字

他多么寂寞


赏析:


《月光照耀着一只铁砧》是潞潞《无题诗》中精短的一首,技巧纯熟,很是自由。诗人在短短13行的诗里,重复了8次“寂寞”这两个字。从近处到远处,从广大的群体到某个具体的人,从自然界物象到微妙的身体感觉,从虚幻到实有,“寂寞”有如一个鲜明的符号,又似一句强劲的咒语,如此铺排、放纵地贯穿而下。


这首诗是在讲寂寞,却不是寻常寂寞,诗人所讲的是记忆的寂寞。记忆的寂寞某种意义上是记忆专属的直接后果。记忆的封闭性使得我们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然而它并不能以完全的面目被公开,惟有记忆的所有者本人知道它的细微之处和隐秘之处。有时候我们常常怀有炫耀记忆的冲动,但事实上那被炫耀的部分往往出自他人的记忆,我们炫耀的其实是对他人记忆的复制能力。而所谓记忆的寂寞正是这样一个结果:它在获取与释放之间始终遵循着自我的轨迹,它是一个人的全部尊严,但却比思想、意识脆弱,它会在静止中逐渐消失,如果不消失,它就会异变。用诗作来暴露记忆,哪怕是一小部分,都是很难的。因此在诗人那里,记忆大都被感觉化了,一首诗几乎就是感觉向记忆澄清的过程记录。《月光照耀着一只铁砧》的感觉是很奇妙的,它神奇地说明了由感觉回到记忆的每一步。


这首诗是记忆触动的结果。在创作最初,一切外力将纷繁的意象交付与诗人笔端,除了“月光”和“铁砧”还不够,甚至要细致到“铁砧”被“月亮”映照下的“铅灰色冰冷的平面”;除了在春天里游弋的“天鹅”还不够,视线直接指向“温度计中的水银”。这些意象是如此具体、鲜活,有着真实的状态和姿态,不过,当各个真实的碎片粘结到一起时,它们便带上了浓重的记忆色彩。当然,真实要求记忆的准确捕捉。于是,在一些困惑来临时,对于物的信赖和倚重转向更为真实的人,比如“木匠的儿子”,“痛苦和放纵”的、“深信不疑”的、短暂欢乐的“我们”,等等,这些被拉近的有气息的生命变换着感知的节奏,他们驱逐着冷漠,强调一种瞬间的不停重复。而在记忆的呈像中,一切“他的”最终要成为“我的”。那么,还有什么比“疼痛”更为深刻的记忆?


由于抵达“疼痛”,记忆缄默了。假借感觉的外衣,记忆作出了一些断续的释放——在释放中,记忆已经被歪曲。这是记忆的微妙之处,正如诗句所言:“词语内部的灵魂多么寂寞”。在诗人这里,记忆的寂寞相对于世间的喧嚣有着不可言说的价值。因为记忆的寂寞就是神性的寂寞。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