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王制篇》中提出“以礼正国,国治百乐”的核心思想,强调礼义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礼法如同权衡、绳墨、规矩等工具,能以客观标准规范社会秩序,防止欺骗与混乱,确保国家行于正道。
“国治百乐”体现国家安定后社会各阶层的共同福祉,上下同乐成为治理目标。反之,若国家无礼、陷入混乱,君主与百姓皆受其害,忧患生于乱国根源。荀子以商纣为例,批判暗君追逐私欲、忽视治国,最终导致亡国危局。
人性中的“五极之欲”(目好色、耳好声等)需通过礼义制度加以节制。明君治国策略实践强调先治其国,后享其乐,通过仁道治国现代启示,将礼义制度与民主、法治结合,构建富足稳定的社会。
荀子主张的礼法工具不仅是传统规范,更蕴含“如霜雪严正,如日月光明”的公正性。其思想对当代国家治理仍具指导意义,强调制度保障与国家安全的关联性,警示极乐忘治的弊端,倡导以理义之度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