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从心所欲》425(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主播: 云间祝道
最近更新: 1小时前时长: 24:39
从心所欲(《四书》及《荀子》详解)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道义立国的治国之本

# 诚信治国的称霸根基

# 权谋治国的危亡隐患

# 国家稳定的民心基础

# 上下信任的政权稳固

# 礼义教化的德行传承

# 历史鉴戒的兴衰启示

# 治国抉择的道义权衡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遵循道义立国的治国之本。荀子提出,以仁义之道治国可称王天下,如商汤、周武王以百里之地统一诸侯,因其政令皆合乎道义,民心归附,国家基础得以稳固。反之,若统治者背离道义,即便权势滔天,终将危殆,如齐敏王、宋康王因暴政失国,匹夫亦不可得。
诚信治国的称霸根基体现在春秋五霸的崛起中。齐桓公、楚庄王等虽处僻陋之国,但通过蓄积财用、修备战事,并以上下信任的政权稳固为纽带,使盟约内外皆守信履约,从而威慑天下。其成功非因智谋超群,而在于“信立而霸”的治国理念,强调政令与承诺的可靠性。
权谋治国的危亡隐患则表现为短视的利己策略。若统治者唯利是图,对内欺诈百姓,对外背弃盟约,必导致上下分崩、敌国轻侮。典型如孟长君等人,虽以权谋扩张疆土,终因不修礼义教化、德行缺失,招致身死国灭,成为后世警示权谋之弊的历史鉴戒。
治国抉择的道义权衡贯穿古今。荀子强调,君主须在“义、信、权谋”三者中谨慎抉择:行仁义可定天下,守诚信可成霸业,弄权术则必致衰亡。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诸侯,对当代治国者亦有启示——唯有以民心为基础、以礼义为准则,方能实现长治久安。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