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复国篇》中提出“归如流水,亲如父母”的治国理念,强调以儒家礼乐治国制度为核心,通过仁义之道和富国强兵策略实现百姓归附如流水的局面。他指出,若仅效仿墨子尚节俭用的主张,虽能短期均贫,却会导致国力衰微;而礼乐制度能调和宽缓民生,使国家富足,民众亲如敬父母。
荀子批判墨子片面强调节俭的局限性,主张治国需以长治久安治国方针为根本。他反对统治者仅以小恩小惠(如冬施粥、夏供瓜)骗取民心,认为真正的治国大道在于忠信公平的德行,通过正己身以正天下,使民众自发富足。同时,他警示急功近利或忽视民力的极端做法,强调需遵循时节、平衡劳逸,方能实现上下俱富。
文中对比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指出荀子更重视国家富足后的分配公平。他提出君王需具备忠信、调和、正己三德,以礼乐制度引导民众,使其响应如影随形。最终,通过儒家仁义治国思想和礼乐之度的实践,百姓将自然归附如流水,君民关系亲如父母,实现国家强盛与民心稳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