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名家长发现《新华字典》第十二版“玩”字词条下,“玩弄”一词的示例包含“玩弄女性”,认为此类表述不适合作为学生启蒙内容,引发社会对工具书内容筛选标准的广泛讨论。争议焦点集中于字典编纂是否应忠实记录语言全貌,还是主动规避负面表述以承担教育责任。
字典编纂长期面临规范语言使用与保持客观记录的两难选择。支持者认为,字典与法典类似,需完整呈现语言现实,收录负面表述不等同于认同其行为,而是帮助理解真实语境。反对者则担忧此类内容可能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主张工具书需兼顾教育功能,避免不良影响。
社会讨论进一步延伸至教育本质的探讨。部分观点指出,过度隔绝“不适内容”可能阻碍孩子在真实语境中培养判断力,教育不能依赖“无菌环境”,而应通过引导提升认知能力。出版方需在规范性与客观性之间审慎平衡,同时社会应以开放心态看待工具书的教育价值与记录功能的双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