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业场作为成都近代商业革命的标志性场所,由周善培与樊孔周于1908年策划兴建,旨在通过引入西方商业模式“起民智”。其建筑融合中西合璧风格,仅耗时八个月建成,并创新设置停车场以方便车马停驻,成为清末商业革命模式的重要实践。
劝业场内汇集国内外商品三千余种,从福建烟丝到巴黎香水一应俱全,并首次推行明码标价制度,打破传统讨价还价的交易习惯。商场还允许男女同逛,颠覆了传统商贸习俗,成为成都首个使用电灯的场所,吸引市民争相围观。
劝业场的运营不仅丰富了成都的物质生活,还通过展销会、新式娱乐活动(如保龄球、台球)和文化设施(如月来茶馆)拓展了市民视野。郭沫若曾赋诗描述电灯亮起时的盛况,反映出商业文化影响对城市活力的激发。
1910年,劝业场更名为商业场并持续繁荣,其模式推动成都从农耕商贸向近代商业转型。周善培的商业改革不仅改变了城市景观,更通过商品陈列与公共活动,使成都与全球时尚潮流接轨,成为近代中国商业史的重要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