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街的历史发展呈现“花开两朵”的特征,戏剧与美食共同构成其文化底色。其得名源于清朝“繁华兴盛”之意,早期以川剧文化闻名。著名演员魏长生在此修建老郎庙,将李冰之子李二郎奉为戏剧行业神,经学者汤贤祖考证确立为清源师,奠定了川剧信仰基础。
清末民初,周善培推动戏剧改革,创立月来茶园,成为成都首个正规戏剧场所。茶园突破传统限制,首创男女分区域看戏模式,并衍生出“喝茶看戏磕瓜子”的市井文化。郭沫若曾评价其为“新式戏园”,康志麟则整合戏班成立三庆会,推动“五腔共和”艺术形态,促进川剧技艺融合与提升。
戏剧繁荣带动周边商业发展,餐饮与药铺(如阿味丸)随之兴起,形成综合性繁华街区。春熙路与商业场建成后,华兴街成为成都文化娱乐中心,兼具商贸与休闲功能。如今,川剧艺术中心通过现代改造,将传统戏剧与年轻潮流结合,延续艺术生命力,展现新一轮文化革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