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街巷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龙兴街与兴隆街因名称相近常被混淆。兴隆街位于青阳区,地标包括以白菜豆腐乳闻名的海会寺和培养围棋高手的成都棋院;龙兴街则以清末英国代办处旧址和民国时期英国总领事馆为历史地标,并关联两位近代重要人物。
龙兴街42号是抗日将领邓锡侯的故居。邓锡侯在红军长征时避免冲突,保护红军过境,抗战期间率军参与台儿庄战役,并与刘湘共同支援前线。1949年,他与刘文辉、潘文华起义促成成都和平解放,避免战火破坏。而同样出身龙兴街的王灵基,因策划十二桥惨案和组织反共活动,成为被唾弃的战犯。
街巷名称的混淆背后,折射出城市行政变迁。例如,龙兴街与兴隆街曾分属成都县与华阳县,如今则需通过历史地标区分。三圣街、三圣祠街与四圣祠街等名称相近的街巷,也因缺乏明确历史线索易令人困惑。
成都街巷不仅是地理标识,更蕴含对未来的期许。兴隆湖等名称寄托了人们对繁荣的向往,而龙兴街与兴隆街的对比则揭示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梳理街巷故事,可更直观理解城市发展脉络与人文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