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通过黄帝与岐伯的问答,系统阐述《黄帝内经》中六节藏象理论的核心思想。首先讨论六六节气划分理论,以天度(日月运行规律)与气数运行规律解析为基础,解释一年三百六十日的周期形成,强调天为阳、地为阴的对应关系,提出“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的四时气部循环规律。
进一步分析五气盛衰病理关联,指出五气(木火土金水)交替主导时令,若未按节气出现则导致“太过”或“不及”,引发邪气内生致病机理。例如春气未至而夏气先到,则肝木受克,影响血气生成。
关于藏象理论,明确五脏功能与季节对应:心为阳中之太阳通夏气,肺通秋气,肾通冬气,肝通春气,脾胃属至阴通土气。五脏通过华、充、味等外显特征与自然联系,并强调胆对十一脏腑的调节作用。
在诊断层面,提出观阁之脉诊断标准,指出人迎与寸口脉象若四倍于常则为“关格”,提示阴阳失衡,无法顺应天地精气则预后凶险。
最后总结养生原则,强调顺应阴阳化生万物机理,遵循五味调和养生原则,节制饮食起居,使气顺神聚,终其天年。全篇以“气”为核心,贯通天人之道,构建了藏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完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