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黄帝与齐伯的问答展开,探讨太阴阳明经脉的表里关系及脾胃生理病理关联。首先提出阴阳理论的核心,强调阳主外、阴主内,阳道实而阴道虚,外感贼风虚邪多伤阳经,饮食起居失节则损阴经,病邪入六腑或五脏表现不同症状,如身热喘呼或胀满泄泻。
其次,分析脾病导致四肢不用的机制。四肢依赖胃气濡养,但需通过脾运化水谷精气。脾病则无法为胃行其精液,四肢失养,气衰脉弱,筋骨肌肉无气而废用。
关于脾的功能,指出脾居中焦,分主四时各十八日,协同胃气滋养脏腑,而非独主一时。脾胃通过经脉相连,太阴经行气于三阴,阳明经行气于三阳,脏腑皆受气于阳明,凸显脾胃协同行精液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养生原则,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顺应气机升降,少欲心安,劳逸适度,使气从以顺,达终其天年之效。全篇贯通阴阳学说与脏腑理论,阐明脾胃在生理病理及养生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