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机制、公开市场操作债券买卖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核心工具之一,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规模调控。当比率上升时,银行需将更多资金存入央行,导致贷款供给减少及利率变化;比率下降则释放更多资金用于贷款,推动利率降低。2006至2011年间,中国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抑制信贷过快增长,2011年后逐步调降以刺激经济。
公开市场操作债券买卖是另一重要工具。央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调节市场流动性:买入债券增加银行可用资金,推动贷款供给;卖出债券则回收流动性。相比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机制,公开市场操作债券买卖更具精准性,因此被多国央行广泛采用。
存款准备金率调控还需结合准备金存款利息水平与非银行借款渠道分析。虽然准备金存款有利息,但其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导致银行仅维持最低要求。此外,收紧银行信贷可能促使企业转向非银行借款渠道,需平衡总需求供给增速。自2015年起,中国央行逐步弱化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转向更灵活的市场化调控手段,以应对复杂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