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04年通过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显著提升了银行体系健康度与资本实力,推动了储蓄向实体经济的转化。当前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存下调空间(7.0%),且贷款利率未接近零利率水平,不同于美日零利率环境,贸然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能加剧政策风险。
财政赤字货币化需依赖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但中国面临双重阻滞:股市未形成价值投资导向,商业银行放贷偏向国企及大型民企,中小企业难以直接受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导致货币宽松难以精准注入实体经济,反而可能催生虚拟经济挤压效应。
美国虽能通过美元霸权转嫁国债规模扩张隐患,但其赤字货币化政策已引发贫富差距扩大趋势。量化宽松推高金融资产价格,廉价资本进一步加剧财富分化。美元与国债的“空对空”循环模式,长期可能威胁美元霸权地位,促使各国寻求远离美元依赖。
两国均面临政策传导的深层矛盾:中国需解决商业银行传导机制阻滞,美国则因福利投放传导机制失效陷入恶性循环。若收入分配制度未根本性变革,政府加杠杆或导致经济停滞与金融危机反复,凸显赤字货币化风险与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