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困境与技术依赖
中国光伏产业初期面临“两头在外”困境,依赖进口多晶硅材料和海外市场。2010年国内光伏装机量仅500兆瓦,远低于捷克等欧洲国家。核心技术受制于欧美日企业,生产设备需进口,价格优势因加工贸易模式难以持续,导致欧美双反调查后产业陷入停摆。
政策反攻与市场培育
2012年起,中国政府通过光伏补贴政策推动产业复苏,明确电价补贴标准并扩大国内市场。禁止加工贸易进口多晶硅,反制欧美双反制裁,将市场份额重新分配给本土企业。国内市场迅速扩张,2015年光伏装机量占全球30%,多晶硅、硅片等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超65%。
技术突破与全球主导
2014年后,中国实现光伏设备自主设计,摆脱技术依赖。产业链覆盖多晶硅、电池片到组件全环节,全球前十大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比过半。2017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54%,供应链关键环节中国份额超65%,形成“全球光伏产业链停摆依赖中国”的格局。
发展动因与产业转型
光伏国产替代成功源于技术自主与国内市场协同。政策补贴推动低价竞争策略升级为战略优势,新兴技术领域起跑线平等使中国快速崛起。从加工贸易转向全产业链掌控,中国光伏产业通过“两头在外困境”的突破,完成从装配代工到全球主导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