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先进制造业“卡脖子技术瓶颈”的挑战,需探索“国产替代战略路径”。推荐《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和《大国的卡尔》,前者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全球先进制造业格局”,后者研究西方技术封锁规律。《是什么卡住了我们的脖子》基于“科技日报卡脖子报道”,客观揭示核心产业技术依赖现状,并探讨深层原因。
针对“地方重复建设问题”,财新杂志《地方造芯狂热症》以江苏德淮半导体项目为例,剖析地方盲目投资半导体产业的风险。郑永年《置内市场》和蓝小欢《置身室内》则聚焦“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阐释其与光伏、液晶面板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关联逻辑,揭示中国独特的政经互动机制。
韩国经验为国产替代提供参考。李根柱《经济追赶与技术跨越》总结韩国政府在高科技产业中的角色,张夏成《韩国式资本主义》批判“韩国财阀经济影响”。文在寅自传《命运》记录财阀政治斗争细节,郑州勇《我的现代生涯》则展现韩国工业化进程中政企关系的演变。
产业链研究方面,《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呈现“苹果全球产业链分析”,揭示技术分工与产业转移逻辑。光刻机领域,《国产28纳米光刻机又跳票》一文解析“国产光刻机技术差距”,对比荷兰ASML的技术优势,强调基础科学与产业化的关联。陆奇演讲进一步探讨“基础科学技术转化”路径,为中国突破技术封锁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