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战略与移动互联网布局
2010年,王坚为推行阿里在移动领域的平台战略,提出通过整合第三方应用生态构建开放平台,而非依赖单一杀手级应用。这一理念源于行业巨头建议,强调通过接入更多第三方应用强化平台价值,同时结合阿里对数据积累的需求,认为智能手机时代用户数据的几何级增长是未来竞争核心。
独立操作系统的技术挑战
王坚主导研发自主独立操作系统阿里云OS,旨在解决安卓系统的安全与支付问题,并避免中间件依赖风险。技术上,团队通过虚拟机技术替代谷歌Dalvik虚拟机,试图兼容安卓生态的同时融入云服务概念,例如云端登录和专属支付功能。但因HTML5性能瓶颈,系统设计最终呈现折中形态,既非纯安卓也未能形成差异化优势。
合作与收购的尝试
为推进阿里云OS,阿里收购猛码科技并引入张春辉团队,但因管理架构冲突(体外公司独立运营)导致技术整合困难。同时,阿里与国产手机渠道第一品牌天宇朗通合作,推出搭载阿里云OS的大黄蜂手机。然而因销售惨淡且天宇朗通要求安卓兼容,合作仅两个月即告终止。
生态兼容与市场困境
阿里云OS试图平衡独立性与生态兼容性,要求手机厂商预装系统,但2010年安卓已占据主流市场,合作空间有限。尽管提出双系统设计(兼容安卓应用与云端功能),但因网络条件限制和性能问题,最终产品未能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发布会的“概念产品”。
战略转折与后续影响
2012年,随着与天宇朗通合作失败及宏碁合作受阻,阿里云OS逐渐边缘化。但王坚推动的云计算业务因明确算力需求获得持续支持,与移动操作系统的短暂探索形成鲜明对比,凸显阿里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的权衡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