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晚年抱病处理政务,最终因过度操劳于元祐元年病逝。朝廷追封其为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并立“忠清粹德”碑,体现了大宋宰相司马光治国理念对王朝的深远影响。其一生清廉朴素,主张轻徭薄赋、尊重民生,临终前仍牵挂国家治理,展现了文正谥号的历史意义。
司马光去世后,开封百姓自发停市祭奠,灵柩返乡时万人送行,足见百姓对司马光的自发悼念。其遗物中八页手稿全为国家事务,彰显其以《资治通鉴》为代表的史学价值与家国情怀。朝廷虽给予极高哀荣,但后续政治斗争却使司马光身后命运波折。
司马光继任者范纯仁、吕公著推行宽容诏书,主张团结新旧官员,却因台谏官反对未能实现。哲宗亲政后,司马光被贬谪削爵,甚至被列入元佑党籍碑,但民间仍对其推崇备至。长安石工安民刻碑时拒留姓名,反映百姓对司马光正直品格的坚守。
南宋时期,元佑党籍碑被重刻为政治平反象征,而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成为后世史学经典。其一生以“修齐治平”为志,主张朝廷与民间平衡,虽遭政治贬谪,却以忠清粹德之名永载史册,印证了朝廷对司马光的追封与百姓爱戴的双重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