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在神宗皇帝支持下推行新政,其核心政策青苗法旨在通过向农户发放贷款缓解民间高利贷盘剥,并增加政府收入。然而实际执行中,青苗法因强制贷款、按贫富摊派及连带担保等操作背离设计初衷,演变为加重农民负担的害民政策,引发朝野激烈争议。
司马光因担忧新政负面影响,多次拒绝神宗任命的枢密副使职位。他通过六道辞呈明确表态,要求神宗调整政策、废止青苗法,否则拒不受职。这一举动打破宋朝官员辞让惯例,反映其对变法路线的坚决反对。
三朝老臣韩琦的奏疏成为转折点。韩琦以河北地区青苗法实施乱象为例,直言政策弊端。神宗因信任韩琦的忠诚与经验,首次动摇对变法的支持。王安石以辞官施压,迫使神宗最终选择维持新政,但司马光与反对派仍通过谏言持续批评政策与财政困境的关联。
青苗法风波暴露了政策设计理想与实际执行的矛盾,以及北宋财政困境背景下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冲突。神宗、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立场博弈,不仅关乎变法存废,更映射出官僚体系在改革中的复杂张力。司马光最终拒官离京,标志反对派与新政派矛盾的公开化,为后续政治格局变化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