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重返开封政坛后,颁布了引发争议的“客位榜”,要求官员通过正式渠道处理政务,禁止私下讨论国事。这一司马光客位榜举措体现了他严格自律精神,旨在避免结党嫌疑,但同时也暴露出其对政治环境过度谨慎的态度。客位榜的发布令期待变革的官员感到失望,认为其阻断了信息沟通渠道。
南宋时期对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南宋痛批王安石变法为北宋灭亡的根源,认为司马光未彻底推翻新法导致蔡京乱政;而明末王夫之则批评司马光缺乏建设性政策,仅以否定王安石为执政逻辑。这些争议凸显司马光历史形象的复杂性。
司马光任门下侍郎期间,与同僚吕公柱虽政见一致,但因司马光吕公柱疏离关系,两人八个月内未单独会面。这种疏离源于司马光对个人形象的极端维护及对政治监视的担忧。同时,垂帘听政制度限制导致太皇太后仅接触核心官员,台谏意见多被留中,削弱了司马光重振言路的努力。
司马光执政初期虽推动开放言路、重用台谏,但其政策因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和团队支持而收效甚微。其谨慎态度与太皇太后的保守姿态共同导致改革阻力重重,最终未能实现推翻新法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