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背景下,日本侵华加剧导致中国内外危机交织。国民党内部长期对立的蒋介石与汪精卫政治合作动机引发关注,双方在民族危局中暂时搁置分歧,推动国民政府重组。
1931年12月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召开,通过三项核心决议:首先,中央政治改革案内容重构权力架构,规定行政院等五院直接对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国民政府主席职能虚化为虚职;其次,选举蒋介石、汪精卫等九人为中央常委,实行中政会常委轮值制,体现国民党权力架构重组特征;最后,孙科政府成员组成确定,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孙科获行政院责任内阁制实权,胡汉民派系影响力渗透关键职位。
此次会议通过限制蒋介石权力斗争策略,强化粤系势力。然而,蒋介石缺席会议、胡汉民与汪精卫称病未到,导致决议落实存隐患。1932年孙科政府就职后,内政外交政策调整,但派系矛盾与权力分配争议持续发酵,为后续政局动荡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