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孙中山伦敦脱险事件后,其革命事业获得国际关注。美国《纽约时报》以“为新中国而呐喊的孙逸仙博士”为题,揭露清朝政府暴政统治,批评其压制学术自由、横征暴敛的劣行。孙中山通过英文著作《伦敦被难记》海外出版,引发俄、日、中等国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国际舆论反清支持,赢得民众尊敬。
清朝政府持续密探跟踪孙中山行踪,1897年多次记录其银行活动、行程路线,甚至派遣官员及侦探尾随至加拿大。尽管处境艰险,孙中山仍坚定革命信念,公开断言清朝制度无法改良,必须推翻。他预言民主变革时代需求将推动革命成功,强调民众已准备好迎接公共民主生活。
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与历史发展高度契合,其著作和言论成为反清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从伦敦到蒙特利尔,他始终以振兴中华为目标,揭露清朝统治的腐朽本质,为后续革命浪潮奠定思想与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