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科政府上台即面临内外交困。孙科政府财政困境导致其难以维持运转,每月财政收入仅600万元,军费支出却高达1800万元,政府财政巨额缺口迫使财政部长黄汉良辞职。蒋介石在蒋介石下野前布局中设置障碍,汪精卫则以汪精卫政治盘算冷眼旁观,胡汉民虽提供胡汉民西南支持却滞留香港,新政府迅速陷入孤立。
外交层面,陈友仁推行陈友仁对日绝交政策,但因蒋汪阻挠失败辞职。孙科政府因财政与外交双重压力,仅一个月便垮台。随后,国民党西南机构设立通过成立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形成西南政务半独立状态,胡汉民主导的两广地区与南京长期对峙。
1936年蒋汪上海合作意向出现转折,蒋介石与汪精卫在上海和平会议期间展现合作姿态,试图缓和矛盾。回溯1931年,蒋、汪、胡三人在孙科私宅会谈,表面强调“为公非私”,实则围绕蒋汪政治利益合作展开博弈,为后续权力重组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