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45集 红墙大事:孙中山为何至死都要求全家信奉基督教?(1)

最近更新: 22小时前时长: 03:09
红墙绝密档案|共和国重大事件决策秘史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孙中山早年经历

# 基督教信仰影响

# 清末革命三股力量

# 檀香山求学阶段

# 孙梅反对基督教

# 陆浩东毁神像事件

# 区凤池国文导师

# 喜家里牧师劝洗礼

# 伊奥兰尼寄宿教育

# 美国公理会学校背景

清末革命浪潮中,基督徒、会党和留学生成为主要力量,孙中山凭借其早年经历与海外背景,成为凝聚这些力量的核心人物。他出生于广东贫寒农家,十岁入村塾读书,后随母赴檀香山投奔兄长,开启檀香山求学阶段。在英属伊奥兰尼寄宿教育体系中,他系统学习西方文化,基督教信仰影响逐渐加深,每日参与宗教活动。
1882年,孙中山进入美国公理会学校背景的阿湖书院深造,决心受洗入教,却遭到兄长孙梅反对基督教。因家庭压力被迫中断学业返乡,携带圣经归国后目睹家乡落后,试图改革未果。与童年好友陆浩东毁神像事件引发村民愤怒,被迫流亡香港。
在香港期间,孙中山师从伦敦会长老区凤池国文导师,并结识美国公理会牧师喜家里。喜家里牧师劝洗礼的引导下,孙中山与陆浩东正式受洗成为基督徒。这一阶段标志着其基督教信仰与革命思想的进一步融合,为其后续革命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