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激增,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达371.8万人,热门岗位竞争比例超7000:1。公考热潮推动教培行业规模扩张,但头部机构中公教育却面临营收萎缩与债务危机。其核心业务“协议班模式”曾贡献75%收入,但因退费纠纷频发,导致82%的诉讼案件,2024年上半年退费负债达4.8亿元,远超账面资金。
协议班模式依赖“考不过包退”承诺吸引学员,但公考录取率持续走低(2024年仅1.3%),退费率攀升至68.46%,机构赔付压力剧增。中公教育曾通过投资理财缓解现金流压力,但2021年后投资收益锐减,叠加大兴土木投资不动产,加剧负债压力,资产负债率升至90%。
行业竞争加剧进一步恶化局面。2021年“双减政策”后,新东方等跨界机构入局,推出“全勤返现”等激进营销策略,迫使中公教育缩减分支机构和员工规模,并尝试直播带货、AI学习机等业务转型,但新业务收入占比不足3%。
学员维权事件频发,如“分期17年退费”争议暴露机构资金链困境。协议班模式本质类似保险机制,需平衡赔付率与投资收益,但公考风险系数高、岗位增速滞后,教培机构难以持续。行业普遍面临退费负债压力,粉笔、华图等机构也出现数亿元退款纠纷。
当前,公考机构在转型探索中面临双重挑战:既要解决历史遗留的退费问题,又需在激烈竞争中寻找新增长点。中公教育提出转向“就业服务”,但实际成效尚未显现,行业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