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11月,作家托尔斯泰生平中重要的一页展开。因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失败,他以军事信使身份抵达圣彼得堡,因兼具作家与战争英雄身份,受到圣彼得堡文学团体的热烈欢迎。然而,托尔斯泰与这一群体的互动充满矛盾:他身着军服、神情严肃,与文人们的放浪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其贵族身份自傲和对中产阶级文人的轻蔑态度引发群体反感。
托尔斯泰对圣彼得堡文学团体的道德虚伪批判尤为尖锐。他厌恶文人言行不一,既标榜仁义道德又生活堕落。与核心人物作家图格涅夫争议的激化成为矛盾焦点。两人因价值观差异频繁冲突:图格涅夫推崇博爱与慈善,托尔斯泰则斥其为装腔作势的善行。1861年,矛盾决斗事件使两人彻底决裂,托尔斯泰拒绝和解长达二十年。
晚年忏悔行为成为托尔斯泰与图格涅夫关系的转折点。二十年后,托尔斯泰主动请求对方原谅,试图弥补早年因道德观念冲突造成的裂痕。这一过程反映了托尔斯泰对自身贵族优越感与激进批判态度的反思,也揭示了19世纪俄国文学圈层间的理念碰撞与人性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