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后,俄国社会运动陷入停滞,革命者遭镇压,民众生活愈发困苦。托尔斯泰晚年思想坚持通过非暴力方式推动变革,提出"不抵抗理论",主张个人通过皈依上帝实现精神觉醒,反对组织信徒团体。其主张与印度甘地通过书信交流,共同探讨不抵抗主义的实践意义。
古谢夫宣传被捕事件成为转折点。古谢夫因传播托尔斯泰思想被捕入狱,托尔斯泰深感自责并积极营救。此事加剧了他对社会矛盾的关注,既反对官僚掠夺农民财物,又对革命者的暴力复仇主张持批判态度,为贫富仇恨的蔓延感到痛心。
托尔斯泰家庭矛盾日益尖锐。其信仰冲突导致与妻子儿女产生隔阂,尽管妻子捍卫其名誉,但无法认同其放弃财产的理念。1897年藏匿的出走信件揭露其隐居计划,意图效仿印度教徒苦修,却因情感牵绊未能实施。晚年的托尔斯泰在精神孤独中坚持信仰,最终在致东正教会的信中表明"和平与欢乐走向生命终点"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