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村后,投身农村教育实践探索,创办农村平民学校,教授阅读、算数、历史等课程。其中爱国历史课程教学以1812年卫国战争为内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他通过历史故事传递民族精神,强调俄国人民保卫国土的英勇事迹。
随着对民众认知的转变,托尔斯泰提出个人意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摆脱传统束缚。他研究并批判教育理论批判研究,最终转向倡导自发学校创建试验,主张通过报纸、图书馆等场所实现自由教育。他认为大学教育培养的官僚阶层脱离实际,而学校教育自由原则应让民众自主表达需求。
1860年大哥尼古拉去世使托尔斯泰一度陷入信念危机,但随后完成小说《玻璃库什卡》,淡化文学创作道德意图,回归艺术纯粹性。同时,他在乡村推行温和管理,建立与农民的信任。1861年,托尔斯泰担任地方仲裁人调解农民纠纷,反对地主与政府的威权,成为农民权益保护行动的核心倡导者,进一步巩固其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