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托尔斯泰为子女教育迁居莫斯科,购置与故乡相似的宅邸。这一时期,他开始主动接触社会底层生活,探访希特罗夫市场的贫民窟,目睹饥饿、寒冷与绝望的城市贫困真实景象。他将随身财物分发给穷人,但面对庞大需求深感无力,由此陷入对特权阶级文明的反思。
1882年,托尔斯泰参与莫斯科人口普查工作,深入斯摩棱斯克市场区的贫民聚集地。贫困与堕落的触目惊心场景加剧其精神危机,他在亲友面前痛哭控诉社会不公,认为底层民众是特权阶级文明的牺牲品。这种良知谴责促使他重新审视个人责任与信仰矛盾。
1886年,托尔斯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中剖析社会苦难根源,呼吁行动。他放弃打猎等嗜好,认为休闲娱乐会麻痹良知,并身体力行简化生活。其晚年肖像展现了深陷痛苦与斗争的状态,反映出对社会不公的持续关注与自我救赎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