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09 司马光的经济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下)

主播: 蓝狮子
最近更新: 2025-04-10时长: 10:30
读懂《资治通鉴》:百家讲坛名师姜鹏讲解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南朝刘宋通货紧缩案例

# 汉代五珠钱流通背景

# 四珠钱铸造政策弊端

# 货币供给量通胀风险

# 司马光分配正义理念

# 王安石经济增长主张

# 通货膨胀掠夺平民财富

# 古代经济危机治理争议

南朝刘宋通货紧缩案例与经济政策争议
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发生通货紧缩危机,表现为“货重物轻”,即货币价值高而商品贬值。宋文帝试图通过铸造更轻的四珠钱增加货币供给量,但因新旧钱币实际价值差异微小,民间出现私毁五珠钱改铸四珠钱的套利行为,导致市场混乱。
货币政策调整与连锁反应
宰相刘义恭建议将五珠钱面值翻倍以遏制私铸,但何尚之指出此举会因货币供给量暴增引发通货膨胀,加剧贫富分化:富人财富翻倍,穷人因物价飙升更趋困窘。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详录何尚之的论证,隐去刘义恭观点,表明其认同货币超发危害。
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思想差异
司马光注重分配正义,主张治理应优先保障民众生活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他认为王安石变法虽增加国库收入,却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两者的核心分歧在于:王安石强调经济增长手段,司马光则关注财富分配的合理性与正义性。
历史教训与政策启示
刘宋政府最终通过统一货币规格解决问题,但政策失误耗费十余年时间纠正。司马光通过历史记载揭示,经济政策需兼顾货币供给量平衡与社会公平,盲目增加货币或扭曲价值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思想与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一脉相承,强调分配正义对政权稳定的根本作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