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54】中国金融监管不走华尔街道路

主播: 蓝狮子
最近更新: 15小时前时长: 06:35
大国金融: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机会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中国金融监管模式演变

# 分业监管形成时期

# 穿透性监管原则

# 银行表外业务监管

# 金融衍生品业务调整

# 分业转集中监管趋势

# 金融创新风险平衡

中美金融监管路径差异
美国金融监管发展以历史事件为节点,如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确立分业经营,1934年设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形成以信息披露和风险防范为核心的监管模式。中国则通过改革开放后快速推进金融体系现代化,分阶段完成监管框架构建,与美国在政策周期、业务导向(如加密货币监管)和危机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金融监管三阶段发展
中国金融监管历经三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以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为主;1993年分业监管思路明确,2003年银监会成立标志分业监管体系成形;互联网金融时代后,因业态复杂化与风险事件频发,监管逐步趋严并强化穿透性监管原则,注重实质风险防控。
穿透性监管与表外业务规范
针对银行表外业务潜在风险,中国监管强调“实质重于形式”,2022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实现全覆盖监管。同时,金融衍生品业务因对赌性质与政策导向不符,部分银行已暂停相关个人业务,推动商业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监管模式集中化转型
2017年后,金融混业经营暴露分业监管局限,中国转向相对集中监管模式,按业务性质统一同类资本监管标准,减少灰色地带。这一转变体现了监管模式从分业向协调一致的演进,旨在平衡金融创新与系统性风险防控。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